为深化思政课教学内涵,厚植青年学子爱国情怀,10月31日,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以“理论+实践”双驱动模式,联动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组与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协会,赴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开展“回望烽火岁月·凝聚奋进力量”主题活动,将历史记忆转化为育人动能,推动抗战精神入脑入心。
活动伊始,在陈列馆讲解员的引导下,全体人员怀着肃穆的心情走进展厅。展馆内,泛黄的文字手稿、锈迹斑斑的武器装备、定格战火的历史照片及动态场景复原,生动再现了新四军将士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,坚守抗日阵地、保卫家国的峥嵘历程,引导师生从历史中汲取精神滋养,让思政课从“课堂讲授”转向“沉浸式体验”,切实增强育人实效性。

活动中,结合纪念馆内展区内容,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》课程同步开展“行走的集体备课会”,围绕“如何将地方抗战史融入课程”“怎样用抗战故事增强课堂的感染力”展开热烈讨论。教师们表示,抗战精神是思政教育的宝贵精神滋养与鲜活教学资源,将其系统融入思政课教学,既是传承红色基因、厚植家国情怀的必然要求,也是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、筑牢思想根基的关键举措。

参观结束后,校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协会的同学们齐聚旧址前,结合旧址中的历史实物与文献资料,与思政课教师一同分享参观心得。25级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02班肖沛同学感慨:“展馆中一张张照片记录着将士们‘向北发展,向敌后进军’的决绝,一件件实物诉说着‘为民族解放而战’的赤诚。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当以铁军精神为帆,将爱国情怀化为笃行之力,在专业学习中锤炼本领,在社会实践中践行担当,让青春在强国建设的征程中绽放光芒。”25级数字经济02班程燕卿同学表示:“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社团的大一数字经济专业学生,踏入南昌新四军旧址,革命历史的厚重与城市的红色底蕴瞬间直击心底,未来将在社团中深耕笃行,以数字经济专业所学为翼,传承先辈精神火种,用技术赋能时代发展,以青春之我续写红色华章,让革命精神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光芒。”在认真聆听同学们的分享过程中,教师结合自身学习感悟,勉励全体同学以新四军先烈为榜样,将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、对红色历史的深刻感悟转化为勤学笃行、砥砺奋进的实际行动,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,红色精神生生不息。

此次多维联动活动,实现了党建、思政课教学和青年学生培养的同频共振、同向发力,既进一步推动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工作深度融合,为思政课教学筑牢政治根基,也打破思政课传统课堂边界,将红色资源转化为鲜活教学素材,提升了思政教育的针对性、感染力与实效性,更让学生在参与中厚植爱国情怀,明确了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方向,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大局,主动承担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,以实际行动为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。
下一步,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以党建为引领,以主题党日为载体,整合教育资源,深化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,推动思政教育“第一课堂”与“第二课堂”“第三课堂”深度融合,在学校与社会、教师与学生、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联动中,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。
(文、图/罗鑫 一审/罗鑫 二审/陈晋 终审/黄国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