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贯彻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与江西省社联共同发起的2025年江西省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周活动部署要求,推动社科普及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,10月22日,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学校航空特色优势,在学校航空大楼多功能厅举办了以“穿越云霄的航空报国精神”为主题的社科宣传周宣讲活动,为师生打造了一堂兼具思想深度和情感温度的沉浸式思政课。
为做好本次宣讲活动,马克思主义学院提前谋划、精心筹备。今年7月,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,组织师生赴洪都开展暑期社会实践,通过实地走访、专题调研、微宣讲、访谈洪都退休工程师等形式,深入挖掘航空工业历程中的红色,在“行走的课堂”中切身感悟“白手起家、航空报国”的精神内涵,为专题宣讲积累了鲜活素材。
宣讲活动以“一课多师”结合“师生同台”形式开展,马克思主义学院刘立贞、潘则希、罗淦三位老师以“忠诚奉献、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、勇攀高峰”的航空报国精神为主线,分别围绕“起步维艰”“大国觉醒”“逐梦蓝天”三个篇章,通过史料解读、案例分析、精神阐释,系统梳理了中国航空事业的百年发展征程,深刻解读了航空报国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实践价值。校”红星领航”社团的同学们带来情景朗诵《穿越时空听听他们的声音》,以声传情重现航空先辈的初心坚守;红色家书诵读《余旭的家书》,字里行间传递着航空人对家国的赤诚热爱;全体师生齐唱《祖国不会忘记》,激昂旋律中满含对航空先辈的缅怀致敬与对蓝天事业的无限憧憬。现场气氛持续高燃,形成师生共学、情感共鸣的良好育人氛围。
“这不仅是一次社科知识宣讲,更是一场直抵心灵的精神洗礼。”参与活动的学生表示,通过“听讲+体验+共情”的沉浸式形式,对航空报国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同。
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社科普及宣传周为契机,持续立足学校办学特色,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不断创新思政教育载体与形式,推动航空报国精神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,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坚定报国之志,在投身航空强国建设中谱写青春篇章。








(文/刘立贞 图/王明亮 一审/罗鑫 二审/陈晋 终审/黄国英)